高中自主學習

  • 單位 : 文學院
  • 點閱 : 743

以下為本院提供給高中端之自主學習課程,我們隨時增加新課程,歡迎有興趣的高中學校向本校招策中心提出申請:https://csr.thu.edu.tw/download/

 

文學

中文系 李佳蓮 讓我們一起來「大放厥詞」 詞為音樂文學,相當於古代流行歌曲的歌詞,是中國文學史上風格特殊的文體,曲律曼妙宛轉、情思細膩曲折、意境深遠幽渺,為令人咀嚼未盡的抒情神品。課程內容首先進行名家名詞之選讀與討論,引導學生閱讀詞作之方法與特殊審美取向,思考詞人的生命歷程與其詞作之間的關係;其次引導學生嘗試填詞,藉由親身創作領略詞之為音樂文學,如何透過宛轉悠揚的曲律,表達委曲幽渺的詞境。
中文系 謝文華 月老傳說怎麼來的?〈定婚店〉給我們的一些反思 〈定婚店〉是講述月老傳說的唐人小說,傳說形成有其歷史淵源,然出於虛構的小說如何成為人們心中篤信不疑的信仰,這段形成過程提供閱讀者一個自我反思的契機,反思既有的價值觀,也反思個人對愛情論、命定論、影響論的認識。
中文系 陳慶元 含蓄的美感——古典與現代詩詞中的愛戀情事 藉由古典詩詞與現代詩、流行歌詞中對愛戀題材的表現,明瞭文學含蓄手法所帶來的美感,藉此培養同學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與審美能力。
中文系 郭章裕 現代動漫卡通中的神話學 神話是遠古人類一幅一幅的心靈圖像,從中可以窺見對於世界,以及生命重大問題的思考及回應。神話是每個人在自己一生中,隨著歲月增長,不斷追尋人生的真理、意義和重要性的故事。因此,神話除了想像,還具有人生哲學的意義,故而能不斷傳承,受到後代以各種方式加以接受與解讀。當代的動漫卡通,為影視娛樂產物,主要接受者為幼童或青少年,在娛樂之外,包裹在幻想或奇幻的表象之下,也不乏對於人與宇宙、個人存在與群體關係的省思,所以具有與神話相似的特質及功能。藉由探討現代動漫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古老神話在當代的餘緒,並思考,在複雜多變的當代世界,個人的生命價值與生命課題。
中文系 郭章裕 古代神話的現代詮釋 古老的神話,對於當代的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除了在人們的閱讀,或者口耳相傳之外,神話也與當代的卡通動漫、戲劇、小說、影集等等結合。透過對於這些作品的解析,我們可以窺見神話如何於當代受到詮釋,也可作為我們學習文化創意的資源,並且,也能思考古老的神話,能給予我們何種對於生命價值的啟發。
中文系 林餘佐 現代詩的閱讀與創作 「詩」是需要讀者積極去參與的文體,在這門課裡重要的是彼此的對話,除了講述經典的現代詩作品之外,同學也得提出對於詩的見解,讓課程呈現出多元的觀點。
外文系 蔡奇璋 打開莎士比亞之門 本課程乃專為喜愛戲劇藝術、具備英文基礎能力、性好思考、探索的學生量身訂造,內容觸及莎翁生平、語言風格、悲劇作品、十四行詩,以及劇場演出等面向,期使與課學生能在趣味和深度兼顧的情況下,原汁原味地領受莎翁作品的精髓,培養欣賞莎劇之能力,同時強化本身的英語造詣及人生觀照。

 

語言

中文系 謝博霖 你不知道的文字密碼解讀術 在識字普及率近乎百分百的現代社會中,似乎人人都能熟練使用漢字。然而,你知道漢字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嗎?你想過為什麼某些漢字是寫成現在這樣嗎?為什麼少寫幾筆就成了錯別字呢?形音義測驗只能靠死記硬背嗎?在這堂課裡,我們會介紹許多漢字不為人知的秘密,有些甚至會顛覆你的想像,直呼「錯字就在你身邊」!
外文系 彭貴絹 譯力快充站 本課程提供對於語言文字人群及世界有興趣的同學,來了解翻譯口譯和你的電玩,全家出遊訂飯店的網站,以及台灣要走向世界舞台又有什麼關係呢?也會一起聊聊在高中階段要怎麼開始準備自己,在進入大學之後可以透過那些學習,搭上未來列車,一起參與探索精彩有趣又讓人收穫滿滿的譯界人生。
日文系 黃淑燕 歌曲中的日語世界 日本有許多歌曲在台灣也非常流行,如宮崎駿動畫中的歌曲,還有一些熟悉的翻唱歌曲,如劉若英的「後來」翻唱自Kiroro的「未来へ」「陪我看日出」翻唱自夏川里美的「涙そうそう」周華健的「花心」翻唱自喜納昌吉的「花」,就讓我們來一窺這些曲子原本的日語世界,長成甚麼樣子吧!
日文系 黃淑燕 中文和日語怎麼看世界? 每張桌子、椅子都長不一樣,但是我們都有很清楚的概念,知道這張叫桌子、那張叫椅子,原因是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原本就是用來分類這個世界的(你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椅子桌子都跟「紙」一樣用「張」來算呢?這跟分類也有關係)。但中文和日文對世界的分類方式不同,如中文「飛」和日文「飛ぶ」不同,日文兔子可以「飛ぶ」但中文兔子不能「飛」,也就是中文日文分類動作「飛」時,對雙腳離地時間的要求不同。像這樣我們可以透過語言,看到不同的世界喔。
日文系 緒方智幸 日本文化與語言 介紹日本的生活文化、食文化、年中行事、姓氏的由来、漢字的由来等。
日文系 吳素汝 台式日語 生活中時常能接觸「日語」,但那真的是日語嗎?本課程將介紹台灣語言中的日語「借詞」,及其與日本當地語言之間的差異。
日文系 林嘉惠 日本語入門體驗之一 體驗由講師發明的東海大學日文系教科書《樂學日語1》的平假名快速記憶聯想法。
日文系 林嘉惠 日本語入門體驗之二 體驗由講師發明的東海大學日文系教科書《樂學日語1》的片假名快速記憶聯想法。
日文系 林嘉惠 日本語入門體驗之三 長音、撥音、促音為日語獨有的特殊發音。這堂課介紹其重要原則,使你的日語發音擁有漂亮穩固的基礎!
日文系 王怡人 用思考學日語 學語言,只要「懂觀察、敢嘗試、保持彈性」就已經在“會”的路上了。我們將在課堂上觀察台語和日語的差異,體驗透過思考討論建構語言知識的學習方式。
日文系 吳素汝 日本漫畫裡的文字趣味:形形色色的「我」 日語中有著豐富的第一人稱「我」的表現方式,這究竟是為何呢?本課程將透過日本漫畫,認識與瞭解日本語言文化的奧妙。

 

視覺文化

歷史系 范純武 影像中的台灣歷史:閱讀、理解與表述 從魏德聖的台灣三部曲計畫,可以知道,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影像敘說歷史的時代。影視史學一直伴隨著大眾史學的發展。如今歷史的敘說已進入新的時代,台灣吧或Cheap的例子說明了表達嚴肅的歷史議題有許多的可能性,卻脫離不掉影像的呈現成為主流。過去觸及到台灣史的方面留存的影像作品不少,從早期《養鴨人家》、《戀戀風塵》到現今的《月老》、《斯卡羅》,影像中的台灣或許更為鮮活。然而,影像並不是直觀的去觀照,詮釋運鏡都有它內在的邏輯、目的和方式。我們怎樣從影像的語彙與內容找到台灣有關的素材,需要經過大量閱讀、理解與再次表述的過程。
日文系 中村麻理 探索日本動漫文化 日本動畫和漫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這兩個小時就讓我們來走訪一下日本動畫和漫畫的歴史吧。

 

文化思想

外文系

夏慕帆

路昇融

許樂山

歐洲跨文化之旅 查爾斯五世曾謂:「我跟上帝說西班牙文,跟女人說義大利文,跟男人說法文,跟我的馬呢,說德文!」他的名言徹底彰顯出歐洲文化和語言的豐富性。而今,德國文化以精確札實聞名;法國與義大利文化則以在藝術和美食方面的品味而令人激賞;至於西班牙文化,更是以其熱情澎湃的靈魂吸引著世人。參與本課程,你將可以學習到歐洲文化的重要性和多元性,並且從中開展出對歐洲語言及文化的深層理解。
外文系 戴絲美 兒童文學:LGBTQ繪本 本課程提供對於對兒童文學和LGBTQ繪本有興趣的同學,共同賞析一些有關性別議題的繪本。繪本種類包括女同志 (lesbian)、男同志 (gay)、雙性(bisexual)、變性(transgender)、酷兒 (queer) 等等,同學們將有機會以不同視野去探究各類性別議題與寫作內容。
哲學系 嚴瑋泓 尼采的超人哲學 您聽過尼采的超人嗎?您希望成為怎樣的人?超人的意象為何發人深省?來,讓我們跟隨尼采思考,成為超越自我的超人吧!
哲學系 李蕙容 圖靈測試與理解力 英國科學家圖靈設計了模彷遊戲去測試一台機器是否會思考、有理解力,究竟滿足哪些條件一台機器才算是有智能的?
哲學系 李蕙容 忒修斯之船和同一性 從克里特島航行到雅典的途中,忒修斯之船的木板逐漸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板都更新過。抵達雅典的船還是原來的船嗎?
哲學系 李蕙容 桶中腦和外在世界 科學家把一顆腦放在充滿營養液的桶中,輸入各種感覺和想法,使它具有和一般人相似的認知。我們有可能不是桶中腦嗎?
哲學系 梁奮程 動物有權利嗎? 人有人權,我們就不能任意對待人。我們也顯然不能任意對待動物,那是因為動物有權利嗎?這課程就在探討這問題。
哲學系 梁奮程 死亡如何可以對死者是傷害? 人死了就不再存在了,也無法有任何經驗,那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死亡是不幸呢?並且極力要避免死亡呢?
哲學系 梁奮程 人性是善的嗎? 儒家的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荀子主張性惡。究竟哪種主張才是正確的?這兩種主張可以相容嗎?
哲學系 潘怡帆 影像哲學 當我照鏡子時,鏡子裡的影像是我或不是我?如果鏡子裡的影像不是我,那「他」是誰?如果鏡子裡的影像是我,那鏡子外的「我」是誰?
哲學系 潘怡帆 《拇指姑娘》的前世今生 拇指姑娘是兒時的幸福童話,還是今日的科技神話?從前的拇指姑娘靠王子過上快樂生活,今日拇指姑娘的幸福,不假手他人,一鍵完成。今日的拇指姑娘更幸福了嗎?
哲學系 潘怡帆 幸福可以測量嗎? 幸福是什麼?是小確幸,還是等待世界和平?幸福城市的指數決定了我的幸福嗎?法國當代哲學家阿蘭告訴你,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就是幸福。
哲學系 姜文斌 人會終結嗎?—生物科技與人類未來的哲學反思

生物科技的發展使得對人類進行基因操作成為可能。基因改造會不會使人類成為超人類,甚至不再是人類因而終結了呢?

哲學系 姜文斌 古希臘神話悲劇在說什麼? 神話是否代表著迷信?古希臘神話對古希臘代表著什麼?宙斯成為宇宙主宰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古希臘悲劇所謂的人類生存處境的悲劇性指的又是什麼?
哲學系 姜文斌 什麼是惡? 惡常被看做是善的對立面,但所謂的善與惡指的是什麼呢?惡否真的存在?人將惡分成物理的惡、道德的惡以及形上的惡。該如何理解惡的概念,是這門課所要帶領大家思考的課題
哲學系 姜文斌 監視社會—資訊革命的哲學反思 你(妳)知道當我們走在街頭或者坐在電腦前使用社群媒體工具,享受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各項便利時,其實也正處在被監控的狀態下嗎?有學者主張傅柯提出的「規訓社會」在我們現今的社會已經轉變成「監控的社會」。當代的數位化科技的發展,是讓我們更自由還是讓我們更被奴役呢?
日文系 張瑜珊 為何女人為男裝女人瘋狂---窺探日本寶塚歌劇團 台灣歌仔戲中的小生多由女性來扮演。日本的表演藝術中也有這樣的演藝習俗。課程帶大家一同窺探寶塚歌劇團中比男人更男人的首席男役如何風靡日本的主婦們。
日文系 林珠雪 從江戶時代看日本的生活美感 有些美的感受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日本文化中纖細的季節感應該是很多人所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他們尤其善於將四季變化的美感呈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這種對於季節的細膩感受究竟是如何養成的呢?就讓我們將視點移到明治維新前當「東京」還被稱為「江戶」的時代。
日文系 黃淑燕 台日近現代的脈絡 我們常以為每個國家各自有各自的歷史與脈動,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樣的脈絡如海洋的水流般,彼此相關。尤其在被稱為「危機社會」「新經濟社會」的後工業化社會時代,像全球化疫情的流行一樣,這樣的潮流脈絡影響更為明顯。我們就從戰後台日的社會變遷來看台日間的脈動關係吧。
日文系 中村麻理 日本小朋友怎麼社會化? 日本的小孩子是透過甚麼樣的歷程成為社會的一員的呢?這兩個小時就讓我們來瞧瞧日本孩子們如何在家庭和學校中一點一點地社會化吧!
日文系 陳文瑤 台日七夕大不同 七夕,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據說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們一起體驗日本的七夕文化。
日文系 陳文瑤 手製繪馬迎新年 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們認識日本新年文化並動手製作日本繪馬,從構圖、彩繪、結繩,並將自己的祈願寫上,祈求願望實現。
日文系 陳文瑤 談妖說鬼--看日本的妖魔鬼怪 本課程將介紹日本平安時代的妖魔鬼怪及陰陽師的故事,帶領同學們一窺日本古代人的生活與世界觀。
日文系 陳文瑤 看平安貴族如何把妹 本課程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日本平安朝的貴族是如何追求異性的?帶領同學們一窺日本古代人的戀愛世界。
日文系 佐藤良子 「國民刻板印象怎麼形成的?」工作坊模式 透過小組活動,觀察、思考日本甚或世界各國刻板印象的狀況,也會探索相關成因與轉化。
日文系 笹沼俊暁 「妖怪」概念的形成 本課程將藉由文獻資料探討日本歷史上「妖怪」的概念、內涵如何形成且演變。
日文系 笹沼俊暁 何謂「日本」? 本課程將從「邊陲」、「多元性」、「少數族群」角度重新思考「日本」的社會、文化、歷史。
日文系 吳素汝 台灣社會裡隱藏的日本文化 文化,承載著人們的生活與時代的記憶。本課程從我們日常置身的空間,找尋歷史刻痕--日本文化,並思考其定位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日文系 林嘉惠 日本和服介紹 介紹日本和服的小故事以及不同和服的分類,讓同學進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日文系 北川修一 日本俳句欣賞 以日本著名詩歌「古池塘,青蛙跳進,聞水聲」為例,主要從中日詩歌描述的不同、日本詩歌的中文翻譯等角度來說明日本詩歌的特徵。
日文系 中村麻理 探索日本動漫文化 日本動畫和漫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這兩個小時就讓我們來走訪一下日本動畫和漫畫的歴史吧。
日文系 吳素汝 日本漫畫裡的文字趣味:形形色色的「我」 日語中有著豐富的第一人稱「我」的表現方式,這究竟是為何呢?本課程將透過日本漫畫,認識與瞭解日本語言文化的奧妙。

 

學習方法

外文系 邱嘉慧 字動工作坊 本課程帶領高中生閱讀英文短文,透過遊戲的方式,選出其中的關鍵字,進而製作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心智圖。過程中一邊分階段落實英文書寫,一邊練習英文口說能力,期能寓教於樂地引動學生對於英文聽說讀寫的興趣。
外文系 劉美惠 探索語料庫資源 本課程帶領高中生在學習英文歷程中如何善用網路上非營利之語料庫,以探索實際語境中某些相似或難分辨的單字或片語之用法, 例如同學可以比較 dining vs. eating 之用法,在自然語境中外籍人士會說 “The restaurant has a great dining atmosphere.”而非使用“eating atmosphere”。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同學們可以蒐集語料庫中之範例而歸納出適合自我認知之語料檔案。 
歷史系 王政文 歷史探究與實作:歷史紀錄片製作實務 如何將史實材料進行有創意的處理過程?本課程將講解歷史紀錄片製作的方法與步驟。從主題的擬定與題材的發想,到資料的蒐集與方法;從構想與腳本撰寫到口述訪問、拍攝/整理拍攝/取得之素材,逐一瞭解前製作業與後製作業內容。
歷史系 范純武 歷史探究與實作:小論文寫作技巧 歷史學所涉及的題目包羅萬有,過去發生的人、事、物,如此星羅棋布,我們要怎麼樣從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發掘的題材、題目與研究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去講一個好的歷史故事;敘事不是漫無目的的言說,要找到核心的關切的議題,也需要精心的設計內容。現今既存的數位資料庫,已幫助我們開啟了探尋過去的大門。本課程幫助同學盤點、認識可能的探索途徑。
歷史系 吳靜芳 歷史探究與實作:歷史文物故事的編寫與展演 自人類文明開啟以來,「物」與「人」的關係便極為密切。本課程將透過歷史文物的介紹,帶領同學認識文物的作用、意義以及其製作者、歷史背景,進而利用文物特色編寫故事、設計劇本,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表現歷史文物知識。
歷史系 陳穎禎 穿越歷史空間: 老建築的歷史調查 本課程目的在於建構學習者對於歷史空間的基本認知,亦即辨識各時代建物特徵、理解其時代的社經意涵。課程安排上除了傳授歷史空間基礎知識外,更要誘發學習者能去尋找自身熟悉環境中的歷史痕跡,進而自主學習鄉土歷史。
歷史系 陳穎禎 2次元的歷史世界: 歷史圖籍的探險 本課程為技術操作課程,以建築、聚落、都市或區域等空間為對象,探詢其特徵與歷史面貌。實務上,以現有的地理資訊、歷史平面影像等作為運用資源,讓學習者對照不同時代上的空間資訊差異,並找出時代的特色。
日文系 王怡人 用思考學日語 學語言,只要「懂觀察、敢嘗試、保持彈性」就已經在“會”的路上了。我們將在課堂上觀察台語和日語的差異,體驗透過思考討論建構語言知識的學習方式。